公司动态

关注中锐汇富 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24家金融机构“藏”了3746亿风险资产

来源:中锐汇富   日期: 2022.08.10

7月.贵阳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解读及不良资产处置自主清收实务案例解析研修班



7月.乌鲁木齐站:风控视角下金融审判工作会议最新精神解读暨把信贷担保业务常见法律问题聚焦为20个专题研修班







巨额的风险资产藏在哪些金融机构?





审计署6月26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重点审计的4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国有信托公司中存在资产底数不实、违规开展业务等问题,其中24家金融机构未如实反映的风险资产共计3746.29亿元。





如果这些风险资产主要存在于银行、信托公司、央企金控集团,对于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是一块潜在的处置市场,如果风险资产主要存在于四大AMC,对于不良资产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审计署这份报告中涉及了央企、行政性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的问题,结合国务院19号文,为不良资产行业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提供了展业方向。



24家金融机构藏了3746亿风险资产



审计署报告显示:其对4家中央金融机构和21家国有信托公司进行了重点审计,这些央企金融机构总资产61.63万亿元、负债55.51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0.9%到15.5%不等。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两大问题问题:一是资产底数不实、管理不严,二是违规展业。在第一个问题中,24家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少计、虚假处置、移至账外等方式,未如实反映风险资产3746.29亿元。



也就是说3746.29亿没有反映在账面上,这些风险资产具体分布在哪些机构或是不良资产行业比较关心的问题。审计署并未直接点名,那我们来看看央企金融机构都有哪些?主要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银行、保险公司、金控集团以及五大AMC。如下表:





此外,还有21家国有信托公司,上述风险资产如果大部分存在于银行、信托公司,对于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或多或少会新增一些处置资源。



但如果上述风险资产主要存在于AMC,对于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或产生重大影响。



四大AMC成立之初,三次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共剥离约2.2万亿。资金来源于央行再贷款以及发行债券。第一次剥离是2000年政策性收购银行业不良资产,按面值1:1收购各自对口的银行不良资产(其中信达资产对口建设银行,华融对口工商银行,东方资产对口中国银行,长城资产对口农业银行)。





第一次政策性收购不良资产金额



第二次是2004年进行的商业性剥离,按面值五折收购中国银行和建行的不良资产。第三次是2005年有限竞争的市场化剥离,按逐包报价原则,由四大资管竞价,收购工行的不良资产。



四大AMC经历了中期的商业化转型和金融牌照集团化的转型后,经营与利润逐年下滑,坏账问题普遍且严重,吞噬利润导致这些万亿资产的金融机构每年净利润不足百亿甚至是亏损。



四大AMC改革化险已经成为其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华融于2022年初落地420引战工作,中信集团以26.46%的持股比例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同时中国华融也划归中信集团管理。这成为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2022年12月,原银保监会非银部党支部发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非银”力量》文章中透露一则重磅消息:在华融公司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按照“摸清底数、引进战投、聚焦主业”的风险处置思路推动完成某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重组。 此外,该文章还提出,紧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暗账”,扎实推进“暗翻明”。



在此基础上,原银保监会将在2023年加快推进其他几家AMC的改革工作。



此前市场还传言中国信达、中国长城和中国东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国有股权将划转给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的母公司中投公司将负责相关机构领导班子的管理。



在第二大问题违规开展业务方面,审计署报告指出:25家金融机构违规开展存贷、理财、信托、保险等业务,其中银行存贷业务违规问题仍较高发,多表现为变相高息揽储、存贷挂钩、贷款审查不严等。审计的21家信托公司中,有17家帮助实体企业实施粉饰报表、转移资金、隐瞒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8家信托公司借主业之名行违规之实,通过设立形式合规的资产服务信托计划等,协助多家企业发放网络贷款,并违规将尽职调查、风险评价等实质审核环节外包。



央企资产低效闲置问题严重



审计署这份报告中还有一块内容与不良资产行业相关。



报告显示:此次重点审计的33户央企账面资产总额29.3万亿元、负债总额17.9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7.08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1.3%。主要问题之一是资产管理仍较混乱。其中, 17户央企的固定资产等闲置或利用率偏低,涉及428.29亿元;5户央企未按期清理退出57家参股企业的低效无效投资,涉及46.81亿元等。



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中,发现部门资产底数不清,资产配置使用不够集约高效,随意处置资产三大问题。主要表现为超标准违规配置与资产低效闲置现象并存。其中,8个部门 52.17万平方米房产、70.35亩土地、299辆公务用车和1亿元设备等资产闲置或低效运转;5个部门在自有资产闲置或出租的情况下又租入同类资产,有的在 公务用车闲置率达40%的情况下又租用超标准公务用车,个别部门 花费2503.72万元购买的23台(套)设备超6年未拆封或2022年全年运行机时为零。



《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308.3万亿元、负债总额197.9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86.9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02.1万亿元、负债总额68.3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20.7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7.0%。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06.2万亿元、负债总额129.6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66.2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62.8%。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务院19号文),提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承担金融风险化解任务的AMC也被允许参与其中。



五家全国性AMC早在2022年年底,就将国务院19号文作为2023年展业的主要方向之一。今年以来,已经有地方政府将存量资产摆上货架。与此同时,四大AMC以及地方AMC近期密集调研地方国资,正式入场“存量资产盘活”。

公司动态

关注中锐汇富 随时了解最新动态
查看更多